2014-06-04来源:本站采编
3、测试工作类型的界定。
(五) 实验室技术能力及其体现。
1、计量检定技术能力的体现。
2、校准能力的体现。
3、检测能力体现。
4、检验能力体现。
五、检测/校准实验室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
(一)审核的基本概念。
(二)内部审核的特点和基本要求。
(三)内部审核的策划和实施。
(四) 内审审核报告、跟踪审核和改进。
六、检测/校准实验室计量标准和量值溯源
(一)国家量值溯源体系。
(二)计量基、标准的建立、认可和使用。
(三)量值溯源(传递)概念及方式、实验室如何选择、如何使用检定和校准证书。
(四)检测/校准实验室量值溯源政策及实施。
1、检测/校准实验室量值溯源政策。
2、CNAS量值溯源政策。
3、检测/校准实验室量值溯源实施。
4、关于对校准/检定证书和测试报告的要求。
5、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和测试报告。
七、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估
(一)基本概念。
1、误差的概念与表示。
2、测量结果数据质量的评价:数据质量的误差评定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、测量数据质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式及其意义、数据处理和传递:有效数字和数字修约规则。
(二)不确定度的评定。
1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及说明。
2、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: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、输入量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、两种评定方式的主要差别、使用这两种方法时的注意事项。
3、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: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要求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验证方法、 对测量不确定度验证结果的判定。
4、测量不确定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。
5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。
八、测量结果质量控制和技术核查
(一)标准装置的稳定性/重复性考核。
1、重复性:定义、计量标准装置重复性的确定和实验验证、重复性测量的条件、重复性测量的核查标准、计量标准重复性的表达和要求。
2、稳定性:定义、计量标准的稳定性、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考核、 新建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。
(二)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。
1、术语。
2、期间核查的概念和目的:期间核查应用的范围、期间核查的方法及判定原则、 期间核查的管理。
(三) 利用有证标准物质/次级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。
1、标准物质的定义: 标准物质、有证标准物质、基准测量方法、基准标准物质。
2、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。
3、标准物质的分级、分类及管理:标准物质的级别、标准物质的品种和分类、 标准物质的编号。
4、利用有证标准物质/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测量质量控制:标准物质在质量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、 标准物质在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。
(四) 测量方法的选取及其验证评估。
1、测量方法。
2、测量方法分类
3、测量方法的选取:检定/校准依据的是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、 检验/检测一般依据产品标准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基本依据、用户委托检验依据、 型式评价检验依据、非标准方法。
4、测量方法的验证评估: 测量方法需要确认的主要内容、 方法验证评估的程序和要求、 验证评估的方法、实验室间合作评审试验和实验室间的比对在方法验证中的应用
(五)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。
1、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术语和定义。
2、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关系。
3、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目的和作用。
4、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类型。
5、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。
6、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管理。
7、实验室间比对实例。
8、实验室能力验证实例。
九、测量结果数理统计与分析
(一) 数理统计技术的基本知识。
1、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:随机事件和随机变量、概率和分布函数。
2、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。
3、有限观测数据特征的描述和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估计。
4、随机变量的基本定理:大数定理、 中心极限定理。
5、常见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数字特征: 正态分布、均匀分布、三角分布与梯形分布、 t分布。
(二)利用控制图进行检测质量控制。
1、控制图的基本原理。
2、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分类:控制图的构成、 控制图的分类。
3、计量值控制图及其应用:计量控制图综述、常规计量型控制图。
4、计数控制图简介。
5、根据控制图的过程变异判断、 过程能力评价。
(三)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。
1、单因子方差分析、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、方差分析方法。
2、双因子方差分析、无交叉的双因子方差分析、有交叉的双因子方差分析。
3、一元线性回归分析、线性模型、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、 经验回归函数的评估、经验回归函数的系数和函数值的置信区间、预测与控制、两个变量都具有随机误差时的回归分析。
4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简介。
十、 证书/报告的编制与质量控制
(一)证书/报告种类和适用范围。
1、检定证书。
2、检定结果通知书。
相关资讯